立法會大會 議員議案:“檢視公眾街市發展策略”發言

“檢視公眾街市發展策略”議案

主席,公眾街市空置率上升並非近一兩年的事情,早在2003年及2008年,審計署對公眾街市的運作進行審查,已發現部分街市攤檔長期空置或沒有營業。隨後政府推出多項措施,旨在提升街市的營運環境與競爭力,但一直事與願違,整體攤檔的出租率仍呈下降趨勢,由2014年的91%跌至去年的82%。感謝楊永杰議員提出議案,讓政府再度檢視公眾街市的發展策略。

過去10多年,香港零售市場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區出現更多平價超市或出售肉類、蔬果及冷凍食品的連鎖店,改變了區內的銷售格局。這些商店租用街鋪營業,較方便市民,而且貨品種類繁多,價格亦算低廉,所以市民多數會光顧這類商店。公眾街市的攤檔規模小,而且多數是小本經營,售價未必較“街鋪”低廉,令市民前往公眾街市的誘因減少。此外,剛才多位同事提及網上購物及北上買菜盛行,更有些街市尚未翻新,設施殘舊,管理工作不到位。林振昇議員剛才提到,我也從報章上看到,某知名傳媒人在其專欄內指土瓜灣街市的扶手電梯損壞半年仍未維修,原本很多長者喜歡到該街市購物,但礙於無法出入,攤檔生意大受影響,檔主無以為繼,只能陸續退租,加劇街市萎縮。

經翻查資料,現時有4個街市的出租率不足五成,即觀塘宜安街街市、東區鰂魚涌街市、元朗洪水橋臨時街市及同益街市。除了宜安街街市已轉用作基層醫療相關設施,未見當局有意改造或收回其餘3個街市,這是對公共資源的浪費。

政府在街市的重整規劃方面一直進展緩慢。例如前旺角街市關閉10年後才由市建局接手,而西營盤街市和正街街市的整合計劃,以及官涌街市的改建計劃分別在2021年和2023年諮詢區議會,但至今仍未見具體時間表及計劃。若規劃過程存在瓶頸,我認為相關部門應盡快提出,讓大家一起研究如何拆牆鬆綁,從而加快進度。

如果決定繼續營運,便要考慮是否需要調整空間規劃,例如採取分區模式,提升使用效益。部分區域可繼續以攤檔形式經營,維持原有市場功能,另一部分則可改作公共及社區設施,例如長者活動中心、區議員或關愛隊辦事處、環保回收點等,發揮街市的社區價值,為當區居民提供更多元化服務,確保資源得以有效運用。

現時街市攤檔的租期一般為3年,而長期空置的攤檔多數位於街市內較靜的位置。在市場變化及競爭壓力的環境下,一些新租户難以確保有利可圖,租用意願因而下降。政府是否可考慮放寬申請模式?例如首兩次租期較短,可能是9個月或10個月,第三次才轉為較長期的租約,例如兩年。在租約較靈活及風險低的情況下,期望能吸引創業者在街市試業。另外,應適度放寬承租人租用攤位的數目,讓具經驗的商户可以擴大規模,增加商品種類,提高他們的競爭力。這個模式可能會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但與長期空置攤位相比,應該值得考慮。

政府也要因應各區的人口結構及經營環境進行詳細評估,重新檢視公眾街市的角色,確保街市的發展方向能適應現時的市場變化,平衡社區需求和公共資源效益。

主席,我謹此陳辭,支持原議案及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