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會議 書面質詢 – 創新及科技發展

立法會第十六條:創新及科技發展

陳振英議員的提問問題:

本年10月,中共第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當中建議“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此外,據報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最近表示,中央將進一步支持香港鞏固及提升競爭優勢,建設國際創新及科技中心。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有否制訂指標,用以衡量香港是否已發展成國際創新及科技中心;如有,詳情為何,以及香港的現況與該等指標的距離為何;

(二) 有否就香港發展成國際創新及科技中心制訂時間表;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 鑒於有市場調查機構預計,本年全球數碼轉型的支出將上升至約10萬億元,按年增長10.4%,反映企業在疫情下積極透過數碼轉型求存,政府有否詳細的計劃,協助企業加速數碼轉型,以及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的書面答覆:

主席: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本屆政府決心推動創科發展,帶動經濟多元發展,改善巿民生活質素,並為年輕人帶來優質就業機會。就問題的各部分,現回覆如下:

(一)及(二)

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以至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具條件發展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憑藉雄厚的科研實力、世界級的大學、國際化及市場化優勢、健全的法律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加上政府在推動創科方面的努力,香港正處於發展創科的極佳時機。

自行政長官在2017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循八大方向推動創科發展以來,政府已投入超過1,000億元推動創科發展,並積極在各項範疇推行多項工作,取得良好進展。

其中,在促進科研合作方面,我們正全力推動在香港科學園建設「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匯聚各地頂尖科研人員在港進行更多合作研發,發展香港成為環球科研合作中心。首兩個平台分別是專注於醫療科技的「Health@InnoHK」以及專注於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AIR@InnoHK」,預計首批研發中心可於明年第一季開始陸續設立。

我們亦正全力發展落馬洲河套地區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港深創科園將成為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台,聯繫全球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與世界各地優秀的研究人才交流和合作。

在匯聚科技人才方面,除了透過不同措施培育本地人才外,政府透過2018年中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為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實施快速處理安排。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設立「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加大力度支持本地大學吸引國際知名的創科學者和其團隊來港任職,維持本港在匯萃全球人才方面的競爭力,讓本港大學在創科教研活動更上一層樓。

政府透過不同績效指標監察各項創科相關工作的進度。行政長官2017年 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為我們創科發展的工作定下具體和清晰路向。創新及科技 局 於 2017年採納了「創新及科技諮詢委員會」提出的關鍵績效指標,例如報告提出到 2020年時,公營機構研發開支、初創企業數目以及風投基金投資額應分別達到135億元 (當時價格計算 )、2500間以及每年30億元(當時價格計算)。本地創科界已在 2018年提早達標公營機構研發開支 由 2014年的 92.9億元增至 2018年的 135.05億元。初創企業的數目由 2014年的約1 100間,增至2020年的超過3 300間。風險投資基金在本港的投資額由 2014年的 12.4億元,增至 2018年的 163億元及 2019年的 99億元,分別上升 12倍和7倍。此外,2018年香港的本地研發總開支 公私營合計 達 244.97億元,較 2014年的數字上升 46%1,同期研發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 0.74%增至2017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亦已把相關的目標比率提高至 1.5%;研發人員數目由 2014年的

約 2.9 萬人,增至 2018年的近 3.4 萬人 。本地創科公司在國際賽事屢獲獎項,並已有數間本地公司成為「獨角獸」企業。香港推動創科發展也獲得國際認可,今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公布與科技基礎建設有關的全世界排名,香港由第 18位上升到第七位,與數碼競爭力有關的全球排名香港則由第 11位上升到第五位。 Mastercard與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徹學院共同發布「數碼智能指數」報告,顯示香港成為全球最先進數碼經濟體之一,分別於亞太區及全球排名第二及第三。

當然,我們明白創科的發展一日千里,國際間的競爭亦日趨激烈。政府會繼續與持份者緊密溝通和協作,為本港創科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繼續向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目標邁進,並會不時檢視及更新我們在這方面的績效指標。

(三 )

政府一向透過不同的措施和資助計劃 鼓勵各行各業多應用科技協助企業加速數碼轉型。政府在 2016年 11月推出「科技券」,支援本地企業 /機構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以提高生產力或將業務流程升級轉型。另外,政府亦在今年5月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有時限的「遙距營商計劃」,支援企業採用資訊科技方案,在疫情期間繼續營運和提供服務。

此外,政府亦針對個別界別成立專項基金,例如在 2018年分別成立了「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和「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鼓勵建造業和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使用科技產品。有見及藝術與創新科技融合的新趨勢,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了成立專責小組制訂發展及推廣藝術科技的策略和措施及積極推動有關界別申請撥款進行科技與藝術互融的發展和推廣計劃。

政府亦十分重視本地科研機構或企業的商品化和產業化工作。我們透過多項措施,支持使用本地科技產品及服務。首先,政府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公營機構試用計劃」,支持各政策局、部門以及公營機構試用本地科研機構及科技企業的研發成果,促進本地研發成果實踐化及商品化。 另外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在2019年4月成立「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推動政府部門廣泛應用創新科技,並邀請業界參與協助政府部門引入不同資訊科技方案改善公共服務,為本地初創和中小企業創造更多商機。

另外各本地研發中心會進行行業主導及切合市場需求的研發工作,並透過合約研究或特許授權安排等,將技術轉移至業界。為鼓勵研發中心將基金資助項目的研發成果商品化,促進技術轉移活動,由2017-18年度起,研發中心可保留該些項目所產生的收入,用以進行策略性活動,例如科技及市場分析、研發基礎建設、員工發展或實驗項目等。

1 按照國際指引,自2018年統計年度開始,研發設施隱含使用成本的估計數字已被計算入研發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