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會議 議員議案:徹底改革通識教育科

徹底改革通識教育科

陳振英議員

主席,通識教育科(“通識科“)是自2009年起推行的新高中課程的四大必修科目之一,在2012年第一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正式開考。教育局當時的理念,是希望學生運用從其他學科獲取的知識和概念來探究當代議題,並且讓學生培養獨立思考、多角度思維和面價值觀,以及發展探究式學習能力。

然而,通識科被視為香港教育史上最具爭議性的學科。對於此學科考核形式怪異、獨立專題探究造假、評分準則欠缺客觀標準、課程範圍過於廣泛,以及師資培訓專門性存疑等,社會上一直爭論不休。近年社會上更有強烈不滿聲音,指通識科導致年青人變得激進。前特首董建華先生說他任內推行的通識教育完全失敗,而且間接造成大批年青人反對政府的局面。

林鄭特首在202011月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指出,通識科沒有課程框架,教科書亦無須經過審批, 因此是一個大問題。她又 示通識教育由第一天起已出現問題,而在其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中,她提出要糾正通識科的異化現象,並認為通識科將批判性思維異化為事事反對。

主席,我相信本會內與我年齡相若的同事,均沒有接受這種港式通識教育。事實上,每個人的體會、獨立思考、多角度思維、正面價值觀及探究式學習能力,是需要通過生活、學習、工作經歷及與不同的人和事接觸後逐步累積和感悟而成,不可能只透過修讀一個學科便達到這個境界。若要對通識能力進行量化評核,更是難以想象。作為立法會議員,我們每天面對很多不同的議題,都是先查找和辨識資料,經作出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及權衡各種利弊後,才向政府提出意見及建議。單單具備批判性思維是絕不足夠的

通識科其中一章是今日香港,教材和試題也會論及普世價值和香港的核心價值。長久以來,我們很多時候會把西方國家標榜的核心價值視為普世價值。至於 中華傳統的忠、孝、仁、義、信,當代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以及一些非西方國家的核心價值,除非與西方國家的核心價值重疊,否則甚少論及。在潛移默化下,西方即普世,自己國家、民族的核心價值則被淹沒了。

正如教育局指出,現時的通識科課程開放而富彈性,容易被少數人士自行解讀演繹。局長剛才指出了很多為人詬病的地方,包括過多時事討論,加上學生缺乏有系統的 知識,以致討論流於泛泛而談;受公開試擬題方向的倒流效應所影響,討論呈現二元對立,而且過分聚焦於政治議題;錯誤解讀批判性思考,以為是代表敢於挑戰權威,凡事傾向批判,忽略了須建基於 事實作出審慎思考判斷的原則。課程已推行超過10年,在課程內容、教學策略以至評估考核方面都有惡化的趨勢,因此有迫切需要進行改革。

然而,我感謝並樂見現屆政府改革通識教育的決心和行動。特首在去年11月發表施政報告時提議改革通識科。一天之後,教育局正式宣布通識科要改革及重新冠名,不再設有獨立專題研習,公開考試評級亦只設及格不及格等。

今年2月,教育局再次發出通函,表示通識科將由現時的6個單元改為3個主題,包括“‘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以及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根據建議,公開考試的試題會增設多項選擇題,試卷的第二部分是資料回應題,由兩份卷改為一份卷,並刪去延伸回應題。教育評議會其後建議 把通識科易名為國民與社會科,以加強國民教育,並鼓勵高中生多前往中國內地考察。我認為上述多項建議都是着眼於撥亂反正。

主席,我很感謝葛珮帆議員今天提出原議案,以及梁美芬議員和郭偉强議員提出修正案。他們認為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較早前提交的報告 ,完全沒有回應社會的關注,當中提出的建議亦過於保守,不符合現今社會的期望。因此,他們提出多項建議,以徹底改革通識科。我支持該3位議員今天提出的原議案和兩項修正案。

謹此發言。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