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大會 議員議案:“全面檢討中小企業證券市場制度”發言

“全面檢討中小企業證券市場制度”議案

代理主席,長期以來,香港因強大的集資能力而享負盛名,這亦是國際金融中心的關鍵指標及重要因素。2018年新增的新上市章節為上市制度帶來一套框架及新規則,這章節在策略上增強香港作為尋求集資的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匯集中心的地位。香港亦因此成為中國“新經濟公司”的上市首選地。

本來過去14年,香港有7年在全球IPO(譯文:首次公開招股)集資排名第一。在集資總額方面,我們的IPO於2021年達歷史新高,全年新增98家上市公司,集資總額達3,290億元。但是,當年GEM的上市公司只有一間,可見IPO暢旺根本與中小企上市無關。到了2023年,我們整體IPO表現更差,剛才同事也說過,更遑論我們中小企有任何表現。

代理主席,其實近年各地政府更為強調中小企發展的重要性,並推出一些中小企融資計劃及其他支援措施。這些措施除有常見的直接信貸及融資擔保外,亦有多個司法管轄區透過資本市場促進中小企服務及融資支持的多元化。國家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立,正好體現了內地政府支持中小企融資的決心。值得一提的是,除市值、利潤及收入等較為傳統的資格審查指標外,北京證券交易所亦以研發開支作為資格標準,以凸顯支持技術研發型增長公司的目標。香港正打算從中借鏡,但我希望各方面可以真的全面地從新的角度探視如何評估我們中小企上市的標準。

企業需要足夠的資金,方能持續研發科技、發展業務,而資金短缺是多數初創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地區在資本市場及科技創新方面要實現優勢互補,香港世界一流的集資能力一定要善加利用,以推動實體經濟進一步增長,創造更多協同效應。

2023年,在內地A股(譯文:人民幣普通股票)市場預計會錄得320至370隻新股融資,集資額達4,460億元人民幣,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深圳交易所創業板及北京證券交易所預計有270至300隻新股上市,融資額高達3,580億元人民幣,而上述一大堆數字說明內地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的需求仍然存在。香港大部分的新股源自內地,意即我們的業務機遇並沒有消失。

全球地緣政治問題持續,為準備在香港上市的潛在發行人增添很多不確定性,在2023年,我們的IPO市場或已出現過去11年以來的最低融資金額。我們一定要提高憂患意識,透過積極尋求改善上市制度以提高國際競爭力,以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現時很多內地證券交易所,例如上海及北京的證券交易所會主動接觸目標企業,雖然我亦曾聽聞香港交易所有進行相關工作,但主要以大型企業為主,中小企則絕無僅有。要改變香港IPO市場的弱勢,單憑營銷以吸引市值較大的巨無霸如沙特阿美或中型的菜鳥等企業是不足夠的,我們還需積極聯繫、接觸及服務中小企,還要研究各項上市文件要求是否全無差異。

代理主席,我支持林新強議員的議案,以及黃俊碩議員和李惟宏議員的修正案,他們的擔心並非無的放矢,危言聳聽。目前香港的資本市場實際上已走到拐點,政府應從速檢討及改革現行上市制度,而且在地緣政治現實下,必須思考該如何吸引及落實更多內地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公司來港上市,更好地為資本市場擴容,以成就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新股市場,這樣才可以鞏固我們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

我謹此陳辭。多謝代理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