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大會 鞏固香港區域物流樞紐地位議員議案發言

鞏固香港區域物流樞紐地位議員議案發言

陳振英議員:

主席,在國家的雙循環發展格局中,香港是國內循環及國際循環的交匯點,擁有世界級基建,亦有完善的運輸基礎設施,不少貨物都是通過香港再運送到內地或其他國家,是區內物流樞紐。然而隨着鄰近地區日趨激烈的競爭、本地成本增加、人手短缺及港口發展用地不足等問題,為物流業帶來不少挑戰。感謝易志明議員提出這項議案,促請政府應制訂有利物流業整體發展的長遠政策,特別是在土地規劃方面,鞏固香港區域物流樞紐地位。

國家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香港當時借力發展成為轉口港,還記得本人正從事很多貨運融資的銀團和項目貸款。香港港口在2001年至2004年間連續幾年成為全球最繁忙的貨櫃碼頭,但自2005年開始被新加坡超越後,每年排名便拾級下降,分別被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和廣州港超越,現時已下跌至易志明議員提及的第十位。

香港港口以轉運業務為主,而轉運業務需要大面積的貨櫃存放場及貨櫃車場等後勤設施。現時全港大約有425公頃的土地用作港口後勤用途,約100公頃位於港口範圍,而其餘大多數位於新界的元朗、落馬洲等地。根據團結香港基金2020年的研究,香港港口的堆場面積與貨櫃吞吐量比例於全世界十大港口中倒數第一。如果貨櫃存放場的面積不足或遠離貨櫃碼頭,則大大降低港口競爭力。

若要維持理想的物流營運環境,保持港口競爭力,需更快和更精準地滿足用地需要,包括發展足夠及面積較大的物流後勤用地、建設現代化物流設施,以滿足新物流產業的用地需求。事實上,葵涌貨櫃碼頭的“一號碼頭”在1972年竣工,至今已有50年,日後無論是增加鄰近碼頭的物流後勤用地,或建設現代化物流設施,都需要有更大面積才會有空間發展,但葵涌鄰近地區已發展成商業及住宅區域,可擴充的空間十分有限,因此早就有建議提出搬遷葵涌貨櫃碼頭。

政府已開始進行中部水域人工島勘查研究,若能在填海規劃中將重置貨櫃碼頭及物流後勤用地一併考慮,或可維持原有葵涌貨櫃碼頭運作的同時,建設新的港口,引入5G、物聯網、人工智能、全自動化、區塊鏈等科技,提高現有作業效率及降低運營成本;現時分散的物流後勤用地亦能更集中,減少運輸時間。新加坡政府早在2012年已開始整合貨櫃碼頭,分階段建造並搬遷到大士港,第一階段的工程已經在2015年啟動。貨櫃碼頭牽動着香港作為貿易物流航運樞紐的經濟命脈,若能參考新加坡經驗,搬遷貨櫃碼頭,增加港口競爭力,相信能更有利物流業整體發展。

除了土地規劃,區域合作亦是行業發展方向之一。特首在早幾天的訪問中提到,物流是香港傳統優勢,香港的優勢是國際物流,深圳的優勢是內地物流,這方面的合作是強強互補。香港若能利用覆蓋面廣的國際化航線等優勢,加上興建中的高端物流中心,促進大灣區內水陸空多式聯運和高增值物流的發展,與大灣區內地各市共建世界級港口群,相信能發揮港口間的協同效應、互惠共贏,提高整體競爭力。

本人支持原議案及兩位議員的修正案。主席,我謹此陳辭。